朝花夕拾读后感(集合15篇)
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读后感而烦恼吧,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朝花夕拾读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朝花夕拾读后感1在暑假这段时间,我读了《朝花夕拾》这本书,我得到了很多信息,不但是鲁迅的生活琐事,更多的是做人的道理,当时的政治,社会环境,有很多信息。看完这本书,我对鲁迅的印象彻底改变了,觉得鲁迅又只是一个平常人,他也有缺点,也有小孩子脾气,但唯一让我佩服的是,他能在最平常的文字中,表现他的爱国情怀和当地的政治环境,真的是字中有字,话中有话啊。
第一篇是《狗。猫。鼠》,他把每种动物都比喻成不同的人,借助自己对每种动物的感受,把社会上的人,划分成三种,像猫,抓了在放,放了在抓,最后玩厌了,在吃掉,这让我让想起了日本侵略中国时,日本人是怎样欺负中国人!
在其他故事中,我也感受到鲁迅想表达出来的情感。在鲁迅的文章中,往往不失几分笑意,这黑暗的社会中,所折射的光线自然是黑色的,可我却在这本书中,看到了一丝光芒。
这就是让我感到佩服的写作手法,这篇文章十分注意人物的刻画和描写,同样运用白描的手法,十分传神地刻画出人物的性格特征采用了人物的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创造了许多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让我读的不亦乐乎。
读完这本书,脑中还念念不忘书中的情节,在想想,鲁迅能在黑暗中,发掘出童年之美,靠的是心中对未来的期望,我们是否能像他一样,在最困难的时候,发现光芒,并抓住它,算是只有很小的一丝,也要死死的拽着,不要让希望逃跑。
我相信,只要每个人对未来都充满着希望,那么,在他的世界里,就算有多大的障碍,他的生命也不会再寂寞!
朝花夕拾读后感2朝花夕拾,捡起的是枯萎。《朝花夕拾》一个多么美伦美焕的名字,如此的诗意盎然如此的淡墨雅观,让人不禁想起那花开遍地的往事,恰有种凄凉委婉之中却也不乏生机蓬勃之意。看过鲁迅文章的人应该都有深切体会,他的文章让人看后畅快淋漓,犀利的语句中不乏一份诙谐幽默。
如果说朱自清的文章像是上好的茅台酒,那鲁迅的文章就像是高纯度的伏特加,辛辣过后便只是畅快了。
不能说《朝花夕拾》我看得有多透彻,我的文学水平并不高,我不会一字一词的分析其中的各种因素、味道,我也不知道是否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我只知道这里的每一篇文章都让我有一种想要去挖掘的想法,想要去深入的思考其中的奥妙,它们神奇似得与我的心灵产生了共鸣,让我身心都深深的陶醉其中,有一种被海南十月的海风浸泡过的美。我最敬佩鲁迅先生的就是他在文章中曾说过:“我总要上下四方寻求,得到一种最黑,最黑,最黑的咒文,先来诅咒一切反对白话,妨害白话者。
即使人死了真有灵魂,因这最恶的心,应该堕入地狱,也将就不改悔,总要先来诅咒一切反对白话,妨害白话者。”“只要对于白话来加以谋害者,都应该灭亡。”在那个语言、行动决不自由的时代,如此不顾一切的直抒胸臆,如此的呵斥那些古板不愿创新的老文豪,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他如此说,便是为了中华民族的发展,华夏文化的又一个质的变化,正是有了像鲁迅这样的人,如今的我们才有了学习现代文的机会。这便是这本书的重要主题,即使回忆温馨的过去,又是理性的批判着当时那个腐化的社会。要知道既要生存在那个被传统封建束缚着身心的社会,又要保持着那样的心态,是极不易的。
朝花夕拾读后感3读着鲁迅先生那透出年少轻狂的童真的文字,我仿佛又回到了那段青葱岁月中去了。
阿长与《山海经》中的阿长是一个很不辛又渴望一生平安的劳动妇女。“我”一开始因为她谋害隐鼠而讨厌她,并且她“切切察察”,爱告“我”的状,睡觉像“大”字,让“我”没有余地翻身,让“我”去做一些烦琐的事……读着这些事情我觉得阿长也是一个名间文化的传承者,她善良而朴实。后来阿长为了“我”买来了《山海经》,对于这本书没有人真实的回答“我”,只有大字不识的阿长来问我,并想方设法地带“我”买到了。阿长为鲁迅的童年抹上一道别样的色彩。我又觉得她是一位关爱、体贴孩子的好保姆。她身上有着诚恳热情,乐于助人,仁慈、宽厚、善良的美德,值得我们学习。
《五猖会》中鲁迅先生记叙儿时要去看五猖会,兴奋得不得了。正要出发,父亲却要他背书。父亲一盆冷水把他的兴致浇灭了。可怜的鲁迅先生,为他默哀~~~~其实我也有点感同身受,那些毫不顾忌孩子心理时的无奈和厌烦的父母们该反省反省了。
鲁迅先生的童年并不乏味,《从百草园带三味书屋》的百草园被鲁迅先生先生形容的十分有趣,不禁想起了一些童年往事,那时的我们多么无忧无虑啊!鲁迅先生上三味书屋十分枯燥、乏味,稍稍偷懒一会儿,也会被寿镜吾老先生的一句:“人都到哪里去了?”喊回来,整天除了读书还是读书,闲来无趣。我们现在的生活中也是读书又读书啊~
童年已经离我们远去,我们只能回味它。《朝花夕拾》给我们一个鲁迅版的别样童年!
朝花夕拾读后感4鲁迅先生的文章多是有些晦涩难懂的,故每每我读先生的文章都要读上许多遍,使得自己能更好的读懂先生的意思。而先生的这篇《五猖会》,读得不花我半分力气,却委实让我引起不小的共鸣。
文章的开篇便是写的儿时的先生对于“迎神赛会”的一种期盼和向往,由于居住在偏僻的处所,虽然是对于这样的活动充满憧憬,但是确实从来没有看到过真正的书中所描写的“迎神赛会”,只能不断的从书中看到这些描写加以自己的想象,最多只能花上一文钱买上一个“吹都都”。在写满对这类“迎神赛会”的憧憬之后,峰回笔转,先生即将遇到“这是我儿时所罕逢的一件盛事”,去东关看五猖会!而这五猖会是全县中最盛的会!儿时的先生必是神往不已,而确实也有这样的一个机会,先生要随家人同去看着五猖会!这不仅可圆了梦,也是儿时童趣的一个所在!可偏偏在大家准备出发的时候,“父亲”却成了一个最最不和谐的音符,非要让我背书!《鉴略》中的二三十行。这对于一个孩子来说,无疑是兜头一盆冷水,各种强记之后终于能过了“父亲”这一关,而起初那种兴奋却荡然无存!这种封建礼教的威仪,不可撼动的地位,无疑给先生儿时的内心留下了不好的记忆。
读到此处,不禁勾起我的共鸣来。每每要出去玩耍,父亲或母亲总是不会站在我们的立场上考量问题,非要出个名目让他们还“称心如意”了,而我们再得以出去玩耍时,早失去了先前的心气儿。
让我用先生文章的结尾做个结尾吧:
“我至今一想起,还诧异我的父亲何以要在那个时候叫我来背书。”
朝花夕拾读后感5捧着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感悟着鲁迅先生的童年真谛,本书当年出版时拟定的名字是《旧事重提》,读这本书时,神思似乎也飘向了那份属于鲁迅先生的快乐日子。 这本书是鲁迅先生人到中年的时候写下的 ……此处隐藏3228个字……/p>
在那个年代里,小孩子能得到一本书是多么不容易的事。而又有多少人为了汲取知识的养分而苦苦渴慕。而在我们生活的现代,书店,网站遍布,各式各样的书籍随手可得,可又有多少人用心地去阅读?大的、小的书店、书城林立,在其中的人却寥寥无几。特别是中,小学生,他们一部分整日沉溺于网络,游戏之中,像阅读这样能让人精神愉悦的事却很少有人去做,这难道不是一种极大的讽刺?
鲁迅的童年充满欢乐,那是一种淳朴,自然的欢乐。而现代孩子们的欢乐却来自于网络游戏,以及一些本不是他们这个年纪该做的事,却乐在其中。我多想像鲁迅那样与大自然做朋友,与可爱的小虫们为邻,而不是整天在钢筋水泥间穿梭,可这个愿望什么时候才会实现呢?
这也正是我们再阅读《朝花夕拾》中应该有的反思,如此才会有进步。
朝花夕拾读后感12再一次提及这本散文集,书香仿佛萦绕在鼻尖。他犹如一位历经沧桑的老人,一个明媚的下午,和着蝉声,给我们絮叨那些童年的趣事,也就是“《朝花夕拾》”吧。
鲁迅是幸运却又不幸运的。幸运的是,它可以在百草园里与大自然融为一体:观菜畦、吃桑葚、听鸣蝉与油蛉的低唱;可以在书房里诵读经典:《三字经》《千字文》《山海经》。但是,在那个动荡的时代,封建社会腐败与黑暗对人们的思想影响也是巨大的。年幼的鲁迅,要承担父亲的重病,家道中落,受尽人情冷暖,然而却击不倒他。
历史老师曾给我们讲过,现在的中国人的思维与创新比不上国外——就是因为几百年来的封建社会思想在我们的头脑中潜滋暗长。
鲁迅明白,封建社会的固步自封是无法用力量来改变的,所以,他走上了文学的道路,他要用文学的力量来改变这个黑暗的社会。
他笔下的“长妈妈”与“范爱农”这两位经典人物,就是被封建社会所毒害的人物的缩影。长妈妈的性格与思想上都有太多消极与落后的东西,体现了革命前的黑暗社会的浑浊与昏暗。而范爱农则是一位正直倔强的爱国者,亦体现了旧社会人民对思维的束缚的反抗,向往自由、向往安乐的心。
当时的人们,受尽了黑暗与压迫,一日终明悟,起身反抗,不知经历了多少次艰难的战争;为了幸福,不知挥洒了多少位烈士的鲜血——眼前的生活,我们需要珍惜。
俗话说:好的文章不在于你有多美的文字,重要的是情感可以引起读者的共鸣。鲁迅真正做到了这一点,彻底解放了封建社会的思想。他的文章就如同一杯醇香的老酒,读来醍醐灌顶,发人深醒。
朝花夕拾读后感13书是人类提高的阶梯,人不能停止读书。在这个炎热的暑假,我不愿呆在室外活动,只想在空调房中休息。但这浪费了不少大好时光,所以我决定阅读下学期的名著。这两本名著都是比较趣味的——《格列佛游记》和《朝花夕拾》。我选择了后者,因为它是鲁迅先生著作的。鲁迅先生的书我也读过一些,我觉得他的作品都比较趣味,充满了童真。
《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里面用了很多的讽刺手法。比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他先用鲜亮的文字记叙了百草园无忧无虑的生活,里面的各种小动物也让我们大开眼界,鲁迅在百草园的生活真是趣味呀!在写到告别百草园去三味书屋上学。他用讽刺的手法反对了三味书屋的乏味生活。在《闰土》中,鲁迅比较了他自我与闰土的童年,真是人间与地狱,当时社会的腐朽,导致老百姓从小就得受苦。而鲁迅家境不错,所以过着比较幸福的生活,但却没有闰土的乡村生活有乐趣。在以我们2世纪的现代生活与鲁迅的生活作比较了——我们冷了开暖气、热了开空调,更也无法感受到当时生活的乐趣。而其中的《二十四孝图》也让我留下了印象,原本为了培养孩子孝心的《二十四孝图》,竟在孩子的心中留下了可怕的阴影。可见封建礼教毒害少年啊!
这本书中很多故事都说明了旧中国教育制度的欠缺。鲁迅先生以笔做枪,字字掷地有声,指出了旧中国的弱点。
生活在2世纪的我们,一面庆幸自我出生在祖国富强的年代,一面又得下定决心,尽我所能不让杯具重演。
在过往的日子里,祖国忍辱负重,而此刻繁荣富强的日子里,我们怎样能不为祖国努力呢?我们的祖国正在崛起啊!
朝花夕拾读后感14说《朝花夕拾》是鲁迅老年时回忆童年与青年的自传,还不如更确切地说只是一部他对人性的批判。
我曾经读过高尔基的《童年》——那是作者笔下的黑暗时代,残酷、无情、吝啬的产儿。在我读《朝花夕拾》之前我很喜欢那本书。但现在我终于明白了什么叫做“小巫见大巫”了。
这本书是用十篇短文组成的,每一篇短文都带给我们不一样的感受和道理。
不知为何,也许是鲁迅生活的那个年代所致,他的文章里处处都在批判和讽刺。他在《狗·猫·鼠》中借对猫的仇恨来讽刺那些带着“正人君子”面具的文人;在《五猖会》中对当今社会父母对子女封建教育的残害做出批判;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他以一种轻松而含蓄的语言批判了当时私塾对儿童天性扼杀的不满;在《父亲的病》中他毫无掩饰的讽刺了那些昏庸无能,滥竽充数的医生们;在《琐记》中他以衍太太——这个表里不一,心肠毒辣的女人为代表,讽刺了当时封建谁会的腐朽;在《二十四孝图》中他再一次的讽刺了封建文化对儿童的残害。
他在带给我们黑暗感觉的同时,也带给了我们光明与温暖。在《阿长与山海经》中他向我们描述了一个淳朴憨厚的下层劳动妇女的形象;在《无常》中有用诙谐幽默的语言把我们平日中所害怕的“无常”写的是那么的生动可爱;在《藤野先生》中他又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敬职敬业,关爱学生的好老师的形象。
在这本书中,我最喜欢的就是最后一篇——《范爱农》。作者在寄托对昔日好友惋惜与怀念的同时,也寄托了对祖国美好未来的向往。
这是一部充满着智慧与力量的书,它推动着祖国的前进,带领读者们一起进入那个时代的历史。
朝花夕拾读后感15《朝花夕拾》是一篇回忆性散文集,它记录了鲁迅从小到大的几件让他记忆犹新的事。其中,最让我有所感触的是《父亲的病》这一篇文章。
这篇文章主要写了鲁迅父亲得了水肿,连续请来了两位江湖上的所谓“名医”,却不仅没有治好病,反而将他一步步推向了死亡的深渊。父亲的病在现在很容易治好,但不幸的是遇上了两位草菅人命,巫医不分的庸医。
第一位名医用药奇特,据舆论说,他的药方似乎有奇效。但在父亲身上使了两年,也没什么用。收费还出奇的高,一次出诊,诊费就近百元。一户人家有人生病死了,他还面不改色心不跳地说:“这病我知道了。”手一挥就收走了两百元。这位名医在父亲身上耗了两年,眼看待不下去了,就推脱责任,另找了一个生手替代自己,而他却借机溜走,再找别人展示他“神奇”的医术。
这位名医找来的生手叫陈莲河,是本城中仅剩的一位名医。陈莲河开出的药引比前一位还要奇特。什么一对原配的蟋蟀,好像连虫子也要讲究贞节。陈莲河还十分迷信,认为“舌乃心之灵苗”,就好像真有这回事似的,就算被他治了一百多天,父亲的病不但没有好,反而越来越坏,最后喘气离世。
作者抨击了那些社会上昏庸无能,巫医不分,草菅人命还勒索钱财的庸医,表达了对当时社会的不满与愤慨,表现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与腐败,也为以后鲁迅出国留学学医埋下了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