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强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老师,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压强教学设计 ,欢迎大家分享。
压强教学设计 11新设计
本节课在引导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理解压强的概念、公式、单位、通过实验操作的方法加深理解。在教学方法上采用了观察法、探讨法、实验法,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高能力.
2教学目标
1.能通过实验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关系
2.能描述压强概念的建立过程,能熟练写出压强公共、单位,并能有压强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3.会应用压强公式分析增大或减少压强的具体方法,并能解释与压强有关的物理现象。
3学情分析
我们学校是第一年招生,学生都来自农村,基础差,能力不强,学习信心不足,但他们好奇、好动、好胜,思维活跃,兴趣深厚,在教学中多鼓励、多引导、多让他们自己动手操作,让他们在实验中获取知识,提高能力。
4重点难点
1.重点是对压强概念的理解及其应用。
2.难点是正确区分压力与重力的关系。
5教学过程
5.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
【导入】
一、情境导入
情境导入:
观察媒体图片,一只小小的蝉能牢牢地爬在树枝上任凭风吹雨打,它有多大的力?一只骆驼那么高大,再驼上重物在松软的沙漠中自如行走而没陷入沙中这是为什么呢?引入课题并板书
新课探究
活动2
【讲授】
二、新课探究
〈一〉、压力
1、展示媒体图片:
〈1〉、水杯对水平桌面的压力
〈2〉、物体对斜面的压力
〈3〉、按图钉时钉对墙的压力
2通过分析,总结:
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做压力
方向:与受力面积垂直,并指向其内部
大小:有时与重力相等,有时不等
〈二〉、压强
1.展示图片,并让学生自己动手体验
〈1〉.压力的大小
猜想:压力的作用效果与谁有关
〈2.〉受力面积的大小
2.实验探究:播放媒体资源“压力的作用效果实验”老师演示
〈1〉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
〈2〉实验结论:
A、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B、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3〉、当压力和受力面积都不相同时,又该如何比较它们的作用效果呢?设疑引出压强概念
3.压强
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做压强。
公式:压强/受力面积P=F/S
P压强帕斯卡Pa
F压力牛顿N
S受力面积平方米㎡
〈3〉、物理意义:表示物体在单位面积上所受到的压力。
〈4〉、单位换算:1KPa=1000P
1MPa=1000KPa
1MPa=1×1000000Pa
〈5〉例题:一本教科书平放在1m2的桌面上,书的重量约为2.5N,与桌面接触面积约为5×10-2m2,试计算书对桌面的压强。
解:教科书静止地放在桌面上,它对桌面的压力等于它的重力,即
F=G=2.5N
桌面的受力面积S=0.05m2
P=F/S=2.5N/0.05m2=50N/m2=50Pa
答:书对桌面的压强为50Pa。
4.增大或减小压强的方法:
压强的大小对生活有很大的影响,在生活中我们有时需要增大压强,有时又需要减小压强。
〈1〉.增大压强的方法:
A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增大压力可以增大压强;
B在压力一定时,减小受力面积可以增大压强。
〈2〉.减小压强的方法:
A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减小压力可以减小压强;
B在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可以减小压强。
〈3〉.让学生列举生活中增大和减小压强的例子。
三.小结:
1、基础知识。
(1).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2)受力物体与施力物体相互接触,并相互挤压的那部分面积叫受力面积。
(3)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大小叫做压强。公式:P=F/S,单位:Pa。
2、研究方法:
通过猜想、分析、制定实验计划、设计实验方案、操作实验、分析论证得出压强的规律
活动3
【练习】
四.课堂练习
1、下列几种现象中,为了增大压强的是:
A、坦克装有履带;
B、自行车轮胎上刻有粗花纹;
C、用细线切松花蛋;
D、用宽带背书包。
2、下列措施中,为了减小压强的是
A、缝衣针头做得很尖
B、坦克车上有两条履带
C、鸡蛋在桌边易敲碎
D、用订书机订书时要用力按
3、压强是表示的物理量,同学们正在考试的试卷平铺在桌面上对桌面的压强大约是0.5Pa,它的意义是
4、关于压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压力大,则压强一定大。
B、受力面积大,则压强一定小。
C、单位压力的受力面积大,则压强一定大。
D、单位受力面积的压力大,则压强一定大。
活动4
【作业】
作业布置
课本第32页动手动脑学物理第二、三、四题
第1节压强
课时设计课堂实录
第1节压强
1第一学时教学
活动活动
1【导入】
一、情境导入
情境导入:
观察媒体图片,一只小小的蝉能牢牢地爬在树枝上任凭风吹雨打,它有多大的力?一只骆驼那么高大,再驼上重物在松软的沙漠中自如行走而没陷入沙中这是为什么呢?引入课题并板书
新课探究
活动2
【讲授】
二、新课探究
〈一〉、压力
1、展示媒体图片:
〈1〉、水杯对水平桌面的压力
〈2〉、物体对斜面的压力
〈3〉、按图钉时钉对墙的压力
2通过分析,总结:
垂直 ……此处隐藏24964个字……果应该与接触面积有关。
学生进行实验,并回答问题。
压力的作用效果是使手指形变。两个手指受到的压力相同但两个手指形变的程度不相同。与笔尖接触的手指形变更大些。用力稍大些,手指感觉更痛。压力的作用效果应该与接触面积和压力都用力稍大些,手指感受有关。
感受物理与生活的密切关系,激发学习兴趣。
有意识地设计实验,让学生亲自参与,进一步拉近物理与学生的距离。
新课教学
(30分钟)
一、压强
让我们用实验来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
现有如下器材:用钉子做腿的小桌、海绵、砝码、木板、盛有适量水的矿泉水瓶、装有沙子的容器等。试选择合适的器材设计实验,验证你的猜想。
教师提醒学生:设计实验时注意思考如下问题:
怎样体现压力的作用效果?
怎样改变压力大小?
怎样改变受力面积大小?
设计和进行实验时要控制哪些变量?
压力的作用效果我们给他起个新名字叫压强。
思考:压强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能否运用速度、密度的定义方法给压强下一个定义?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写出压强的定义、符号、公式。
根据压强的公式,压强的单位应该是什么?
为了纪念科学家帕斯卡在物理学上的贡献,我们把N/m2用一个专用名称代替:帕斯卡(Pa)。
1Pa=1N/m2
1Pa表示物体每平方米面积上受到的压力是1牛。将一张报纸对折一下,平铺在地面上,对地面的压强约为1 Pa。
投影课本中的例题,建议学生做后教师再讲评,从解题思路、书写格式、公式运用上,给予指导。
学生进行实验,积极参与教学。在活动与思考中获得知识,培养能力。
比如学生选择按照教科书所示的实验进行实验。
实验1:把小桌桌面朝上放在海绵上,观察海绵被压下的深浅。
实验2:在小桌桌面上放一个砝码,观察海绵被压下的深浅。
实验3:把小桌腿朝下放在海绵上,观察海绵被压下的深浅。
实验1和2中,受力面积相同,压力不同,海绵被压下的深浅不同,表明压力的作用效果不同。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实验1和3中,压力相同,受力面积不同,海绵被压下的深浅不同,表明压力的作用效果不同。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影响压强大小的因素:压力和受力面积。
压强的定义:物体所受压力的大小与受力面积之比。
用p表示压强、F表示压力、S表示受力面积,压强的公式为:
公式中各符号代表的物理量和单位:
P──压强──帕(Pa)
F──压力──牛(N)
S ──受力面积──平方米(m2)
锻炼学生根据实验目的选择实验器材、设计并进行实验、分析归纳能力。
设计并进行实验时有意识地利用科学研究方法如控制变量法、转换法。
与速度、密度的定义方法相同,压强的定义采用的是比值方法。
使学生对物理单位大小有基本的认识。
二、怎样减小或增大压强
让学生将桌上的图钉按入木块,体验后,提出问题:你希望钉尖对木块的压强大些还是小些?希望钉帽对手的压强大些还是小些?
1.减小压强的方法
讲述:任何物体能够承受的压强都有一定的限度,超过这个限度物体将会被压坏。
举例:房屋建设中,楼层修得越高,楼体对地面的压强就越大,可能会使地面下陷,楼房倒塌,造成损失。因此需要减小楼房对地面的压强,你知道人们在造房子时是如何减小对地面的压强的吗?
学生讨论得出:在压力一定的情况下增大受力面积可以减小压强。
在受力面积一定的情况下减小压力可以减小压强。
你还知道哪些生活中减小压强的例子?
2.增大压强的方法:
思考:你站立在地面上,怎样才能很快地使地面受到的压强增大到原来的两倍?
哪些生活场景需增大压强?人们通常用哪些方法增加压强?
归纳总结增大压强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减小压强可以减小压力或增大受力面积。
增大压强可以增大压力或者减小受力面积。
认真体验并交流
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分类和归纳。
学生思考并回答:在压力不变时,利用增大受力面积的办法,可以减小压强。
学生举例:履带拖拉机有宽宽的履带、骆驼有宽大的脚掌、钢轨铺在枕木上等。
学生思考后回答:只要抬起一只脚。根据压强的公式,人对地的压力不变,抬起一只脚时与地的接触面积减小一倍,对地的压强就增大一倍。
课堂中生成的问题更容易引发学生兴趣。
从物理走向社会,学以致用。
联系自身创设情景,容易让学生感觉物理真实地就在自己身边。
课堂小结
(5分钟)
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有哪些收获?在实验探究中又存在哪些问题?还有什么想探究的问题?
学生可以个别回答,或相互交流,在交流的基础上进行学习小结。
促进知识的巩固掌握。提升学生的交流表达能力。
压强教学设计 15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验,能总结出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2.能利用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解释升力产生的原因,进而解释飞机在空中飞行的原因。
3.能利用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解释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究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的实验过程,感受液体的压强。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观察实验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
2.通过学生主动探究,让学生体会到科学探究的乐趣和认识规律的快乐,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3.领略流体压强差异所产生现象的奥妙,提高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气体和液体都能够流动,称为流体。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是对液体压强和气体压强的拓展。本节内容由“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飞机的升力”两部分内容组成。教学的重点是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难点是利用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解释相关现象。
三、教学策略
流体压强与流速有关,学生这方面的生活经验并不多。因此,教学时尽量选取操作简单、现象明显、直观且生动有趣的小实验,引导学生把压力、压强跟流速联系起来,了解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对于飞机的升力,可以通过制作小小的机翼模型并进行分析,进一步说明气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让学生体会科学原理的价值。
四、教学资源准备
多媒体课件、一角硬币、直尺、两个乒乓球、细线、蜡烛、火柴、两根塑料吸管、两张纸、机翼模型。